1、鸡犬桑麻: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。
2、吵闹处,须冷静。冷落处,须热情。
3、无事时戒一偷字,有事时,戒一乱字。
4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忘记别人的缺点吧!
5、佛性禅心: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。
6、因小果大,莫以恶小而为之,莫以善小而不为。
7、寂若无人:寂:寂静。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。
8、真正的布施,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,通通放下。
9、鸦雀无声: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。形容非常静。
10、时间可以造就人格,可以成就事业,也可以储积功德。
11、赤肉团上,人人古佛家风。毗卢顶门,处处祖师巴鼻。
12、心住三昧,无量劫不动。《华严经》卷六十九,入法界品
13、终日不见己过,便绝圣贤之路。终日谈人过,便伤天地之和。
14、心不散乱,尽摄诸善法。(古印度)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卷七十三
15、诸行是常,无有是处;汝但一切处无心,即无诸行,亦无无行。
16、为法因缘,不惜身命妻子财物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二,名义菩萨品
17、人很奇怪,不了解自己,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,弄得痛苦不堪。
18、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,即是真如本性,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。
19、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,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。
20、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,只要肯精进,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。
21、借彼魔恼,坚我愿力,只要将猛,不怕贼强。(当代)夏莲居《自警录》
22、学人用功,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谭,直沉到底为止。(宋)原妙《高峰原妙禅师语录》
23、人出生时,是一身赤裸裸地来;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,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!
24、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,弘扬其良好德性,且不评论他人是非,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。
25、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,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,宁可拾己,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。
26、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,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,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。
27、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。纵遇锋刀常坦坦,假饶毒药也闲闲。(唐)玄觉《永嘉证道歌》
28、所取之境体既是空,能取之心性亦非有,所观心境了知是空,能观察智体实非有。《佛说宝雨经》卷八
29、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。爱得普遍,爱得透彻,爱得乾净俐落,就是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的纯净真爱。
30、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,一旦动了它,蛇就会咬人。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,才能安心修行。
31、社会是群体的,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;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,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。
32、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。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,有如汹涣的波涛,一波未平!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。
33、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,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;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,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。
34、阿那波那门,二不净观门,三慈心门,四因缘门,五念佛三昧门。此五法门,通摄一切诸禅。(隋)智额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三
35、学佛要注重道与理,关心人及事。能以众人为重,不计个人得失,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,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,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。
36、人自身的烦恼,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!因此,应该常常警惕自己,莫让良知睡着了。良知一旦睡着,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。
37、牧牛不放逸,其主获其福,六牛六年中,展转六十牛。比丘戒成就,于禅得自在,六根而寂然,六年成六通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十六,牧牛品
38、如人学射,久习则巧,后虽无心,以久习故,箭发皆中。我亦如是,初学不思议三昧,系心一缘,若久习成就,更无心想,恒与定合。《文殊说般若经》
39、火中生莲华,是可谓希有。在欲而行禅,希有亦如是。《维摩诘经》卷中,佛道品譬如粪秽聚,弃着于大道,莲花生其中,香洁而悦意。《法句经•花品》
40、慈庄严故,于诸众生不起恼害;悲庄严故,悯诸众生,常不厌舍;喜庄严故,见修善者,心无嫌嫉;舍庄严故,於顺违境,无爱恚心。——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
41、终日吃饭,未曾咬着一粒米。终日行,未曾踏着一片地。与么时,无人我等相,终日不离一切事,不被诸境惑,方名自在人。(唐)希运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》
42、本性体若太虚,无内无外,非来非去。慈庄严故,于诸众生不起恼害;悲庄严故,悯诸众生,常不厌舍;喜庄严故,见修善者,心无嫌嫉;舍庄严故,於顺违境,无爱恚心。
43、菩萨若乐受寂静乐,不乐听法说法问疑,以寂静故,烦恼不起,以不起故,不知知想,不离离想,不证证想,不修修想,不得实义,是名魔业。《大集经》卷十一,海慧菩萨品